自從我高中做完矯正之後,就對矯正醫師有一種憧憬😇,覺得矯正醫師就是把人變美的天使🧚🏻‍♀️!看著自己的牙齒排列的改變、看著容貌的變化,經由醫師的巧手之後,從小老鼠尖嘴進化為氣質側臉,這些都是醫生和病人一起努力的成果。身為矯正醫師,我們能夠讓病人對自己的外貌產生自信本身自己也會很有成就感;不只變漂亮,也讓牙齒更整齊更好清潔😎,咬合穩定許多,對病人的健康也有幫助,不單單只是外型的追求。
 
       要成為矯正醫師,在台灣的選擇可以自行進修,也可以進入專科訓練機構密集訓練。當時我為了進入高醫訓練,特地辭掉彰化基督教醫院的工作,決心專心學習。所有的學習不只有理論基礎,更需要有臨床案例搭配看矯正機制的效果。在高醫的訓練就是兩種都注重,當然也有其他地方是比較速成,但卻不夠扎實。曾經我也接觸過病人交接給我的狀況,但治療計畫跟變化掌握度皆不佳。我覺得能夠從頭到尾好好掌握病人的狀況,才是負責的醫師👍。另外選擇高醫的另一個理由也是因為高醫是南部學術重鎮,尤其在牙科這領域,從大學、研究所一脈相承,在醫學中心除了可以接觸到更複雜的案例,還能跟有經驗的醫師及厲害的同儕一同學習。以前我總是難以想像大家說的北部資源豐沛的情況,進來高醫才知道醫學中心可以提供的資料庫以及與世界接軌的機會。像我們有更多機會出國學習、參加世界矯正學會WFO、美國矯正學會AAO、亞太植體學會WIOC🌏、並且代表台灣矯正學會站在韓國矯正學會,進行報告和交流,這都不是有錢就能辦到的事。
 
 
每年全國僅有20~30位能通過矯正科專科醫師考試👩🏻‍⚕️,所以考試也有相當的難度🤯🤯🤯。所幸專科考試不是競爭,因為考試成績是通過門檻,因此並沒有名額的限制,因此眾多考生都會共組讀書會📚,一起研究臨床上以及學術上的問題跟困境。由問題產生好奇,以好奇解決問題,成為學習及治療的正向循環。當然,矯正專科考試,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,還要感謝曾經給予指導的老師及學長姐。準備期間,也是需要家人及朋友的支持及幫忙。偶然回想,確實懷念當初準備考試生活的單純,但現在在診所才能幫助更多的病人,我覺得更好。考試準備期間,其實就是我們針對治療過病人再重新檢視整理:思考如何能讓病人治療得更快更好。也許專科醫師訓練的過程,就是會把我們訓練成一種偏執狂🧐(笑),不只是病人對治療的要求,還有醫生對矯正技術的精益求精及自我要求。
 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r.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